由中国交通运输部和美国联邦运输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交通论坛昨日在深圳举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黄敏在中美交通论坛上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交通选择,深圳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的主题发言,受到中美同行的关注。
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美国联邦运输部副部长约翰·D·波加利(John D. Porcari)、深圳市副市长张文以及来自中美两国大型交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研机构的资深专家共60多人出席了论坛,就交通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和 新技术的重要性、城市拥堵、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融资、灾难救援协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深圳市副市长张文表示,深圳城市交通发展形势非常严峻,深圳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近200万辆,已接近路网承载能力极限。深圳未来的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 以及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都迫切要求深圳市抓紧研究交通问题。为此,最近深圳市提出了“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并成为国内首个“建设国家公交都 市示范城市”。
黄敏发表主题发言称,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和土地开发强度不断提高,交通出行需求迅猛增长,交通供需矛盾不断激化,现有路网的交通承载力已经逼近极限。未 来深圳机动车即便按年均10%的较低水平增长,3-5年后全市路网承载水平也将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城市交通将由局部拥堵变为全面拥堵。
黄敏介绍说,目前,深圳建设公交都市已确定三大策略。一是交通引领策略。以“双快”体系(高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引导城市发展。二是交通供给策略,通过持续 基建,建设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枢纽场站系统,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三是需求管 理策略。通过实施对小汽车限制拥有和调节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推动交通出行从小汽车转向公共交通。
黄敏表示,当前深圳距离国际水准公交都市还有很大差距,要用10年时间,走完世界先进公交都市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之路,任务非常艰巨,所有需要系统研究、全 面统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以便深圳下一个30年继续保持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昨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旧金山市交通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据了解,在2008年6月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第四次会议期间,中国交通运输部与美国运输部签署联合声明,成立了涵盖所有交通模式的中美交通论坛。中美交通 论坛是部长级论坛,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2009年12月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次会议,本次为第三次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