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公交城乡融合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此类融合出现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郫县为代表的完全融入中心城区的方式;一种是以新都、温江为代表的跨区、区内分开经营的方式。那么,哪种方式更便民呢
“郫县模式” 城乡全融合 客流涨40%
郫县是全省首个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试点县。郫县国资委收购郫县巴士公交有限公司的非国有民营股份,接收郫县蜀都公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和成都公交集团合资,开创了城乡公交融合的“郫县模式”。
新成立的郫县巴士公司,成都市级财政和郫县财政各占56.05%和43.95%股份。运营后,县内的线路补贴由郫县政府来承担,跨区域市县互通的线路由成都市和郫县政府按5:5的比例来承担补贴。整合后,郫县的大部分公交车更换为和中心城区一样的12米大型空调车,实行空调车两元、普通车一元、刷卡(电子钱包)九折的优惠。
与此同时,成都公交集团与郫县交通局、郫县巴士公司一起规划线路,优化二圈层到市区的线路,对于郫县当地的线网优化,成都公交集团也会给予一定指导。成都公交集团的调度、管理经验将被“移植”到郫县,目前成都公交集团的官方手机APP“巴适公交”,也可以在郫县所有公交线路上使用。郫县公交完成整合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客流量较整合前已有40%的提升。
另一模式 公交城乡部分一体化模式
价通卡不通 转车换张卡……,等。
交委:提倡向“郫县模式”看齐
对于成都市在城乡公交融合过程中出现整合后模式不统一、服务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成都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二圈层各区县的历史情况不同,因此整合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郫县作为一体化的试点,目前来看整合效果比较好,线网布局以及服务水平等都有了很大提高。”该负责人表示,正因为如此,市交委也提倡二圈层其他区县采用“郫县模式”来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