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公交集团蝉联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合肥公交集团荣获安徽省第十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公交集团继2011年荣获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以来,再次蝉联了这一荣誉。
合肥公交集团是合肥市城市公交客运骨干企业,成立于1956年,现有职工近9000人,各种车辆4031辆,其中公交营运车辆3841辆;营运线路154条,线路总长2333.2千米,线网长度938.1公里,公交日均行驶里程55.3万公里,日均客运量180万人次。
近年来,合肥公交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持“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方针,秉承“服务乘客、奉献社会”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双星”服务,大力推进智能公交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服务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公交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综合保障、服务能力的大大加强,企业形象显著提升,为合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展示合肥城市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加强创建组织管理 集团领导靠前指挥
公交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彭立煌多次强调:“公交文明创建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只有职工广泛参与,才能持久以恒。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使创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公交集团从健全组织保障,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制定创建工作长效管理办法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勤奋工作的创建氛围,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格局。公交集团成立了由集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文明办,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集团公司文明创建工作,基层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各部门、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能,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创建工作责任,细化到人,量化到点,确保创建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创建中,集团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上线路、进站点,实地督导卫生环境、秩序和车容车貌整治、公益广告等方面工作,准确把握创建工作进展,形成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
加大员工培训 提升文明素质
为提升公交职工的文明服务意识,使每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公交创建要求,提升公交文明窗口单位形象,公交集团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把创建中涉及公交的标准和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印制近10000张卡片,发到每个职工手中。利用公交网站、合肥公交报、报纸、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通报全市以及公交集团创建工作最新动态,弘扬公交正能量。同时在办公区、场站、首末站等位置张贴和悬挂创建公益宣传广告300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确保职工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为了进一步强化员工文明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意识、按章操作和安全生产意识。公交集团重点抓好职工文明礼仪、道德修养、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育和提高,要求全体职工友善对待外来乘客和服务对象,教育广大职工做到“讲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事、开文明车”,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检查、重实效”的要求,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努力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热爱公交事业,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践行者,成为合肥市一路播散文明之风的传播者
创新工作机制 实现创建新常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升公交文明创建水平,建立有效的创建奖惩机制,一连串创新、务实的创建措施,为公交集团顺利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首先,公交集团制定了《合肥公交集团文明创建管理办法》,该办法从创建标准、任务分解、督导检查、考核奖惩等四个方面对公交文明创建工作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把创建工作列入单位、部门绩效考核。除集团领导、机关部门日常检查外,公司稽查队每日对文明创建实施常态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基层单位自查自纠,建立档案资料。对创建工作不力的单位、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不仅有经济上的处罚,同时也有行政和组织的处理。其次,公交集团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保车队等创建工作重点单位;车队管理人员分别包保本单位公交线路、首末站。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以来,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心系创建,牢固树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创建工作理念,时时出现在线路、站点、车厢,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创建工作新常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明创建不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概念、一项荣誉,而是公交集团抓企业管理,抓公交优质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事关全局、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的工作“总抓手”。
|